11.25.2006

牛津的牛



這是牛津 (Oxford) 的牛 (Ox)
一座放置在牛津火車站正前方的銅像
讓我想起了徐志摩的康橋 (Cambridge)
或是說劍橋
也應該要有橋
如果去了劍橋的大學城區
一定要去看看那有名的 ‘嘆息橋’

不過這裡引起我興趣的
是翻譯的問題
牛津是意譯 (literal translation)
劍橋還是康橋都是音譯 (phonetic translation) 加意譯
但是這樣真的很有趣嗎?

披頭四 (Beatles) 是音譯
但同時具有形象意義
貝多芬 (Beethoven) 是音譯
但被人歪改過 “背多分”
不禁令我擔心詹姆士 (James)
會變成 ‘薑母絲’
冷笑話流行的後現代後的現代
假造用以嘲笑荒謬翻譯的事件
只是一種自欺
也許是一種自憐
如果真實還是一種至高的價值
‘好大的一把槍’ (Top Gun)
充其量不過是用來自慰用的
也許在文化的交流活動中
也該來個正名運動
就讓
麥克捷克森
麥可傑克遜
邁可傑克森
邁克捷克遜
回歸到 Michael Jackson 吧
[R13]

2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對於外文的翻譯原則信雅達,可是兩三個字的漢文畢竟夾不了深遂的文化歷史,日本、韓國示範了以音符系統夾帶的好處,我們才用幾個注意就有人吵翻天。我支持用英語,不翻譯,現在學術論文遇到洋名已經這個傾向。只是用英語,能不能也用德文、法文、甚至是阿拉伯文?

匿名 提到...

上海,一個未來都市意象的縮影,語言在那裡,是新的"芭比"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