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七八年前, 有回在中壢和外國朋友聊起音樂, 紐西蘭的Simon說我是那種一看就像是聽Pink Floyd的人, 我不否認他說的是事實, 但倒是比較好奇, 當時我是 “長的怎樣” 而讓他下這個判斷的
聽音樂隨著不同的人生階段, 會出現不同的變化, 1980年代中期之前, 國小國中年紀都在美國的Billboard排行榜渡過, 後來開始聽電影配樂, 到高中就轉聽古典音樂了, 加上八十年代新的放音機器, 也就是CD唱盤的出現, 加速了瘋狂收集曲目的興趣, 這一頭栽進就是十年, 期間也喜歡聽爵士或民族樂, 但就是完全不碰西洋音樂, 回頭聽搖滾或說流行音樂, 是在1999當兵那年的事, 這得感謝我的好友吳兄指點, 他是個狂戀吉他聲響的搖滾迷, 也因此我的重新入門是從聽吉他演奏開始, 這樣的一個契機, 算是軍旅生涯的一大收穫
英國老牌音樂雜誌NME (New Music Express) 的編輯說, 英國人的國家認同就靠音樂和喜劇這兩件事物構成, 英國搖滾音樂的吸引力絕對可以讓人離家三千里來朝聖, 一千多個日子下來, 不曉得自己現在 “看起來” 會像是聽哪種音樂的人?
貼貼自己的音樂標籤:
XTC, Kevin Ayers, Syd Barrett, ELP (Emerson, Lake and Palmer), Cocteau Twins, The Beta Band, Steely Dan, Muse, Radiohead, The Kinks, The Beatles, Led Zeppelin, Outkast, Roxy Music, Yes, The Smiths, Nick Drake, Brian Eno, David Bowie, Steve Hackett, Prince, Massive Attack, King Crimson, John Cale, Pink Floyd, The Doors, Neil Young, Richard Thompson, U2, Manic Street Preachers…
寫到這裡, 猛然發現年過三十新版的 “我的志願” 又多了一項 “億萬富翁”, 另一本英國音樂雜誌Q 的購買者指南中, 將某些樂手的唱片分為, 超級經典_非買不可_好, 但非人人適用_小心服用_差, 適合于收藏家; 對我而言, 以上樂手或樂團的唱片屬於一網打盡型的, 管他別人怎麼說!! 至於對號入座, 喜歡這種感覺的人就努力告訴別人, 也算是一種風格的建立; 反對被定型的人, 就繼續探索開拓音樂聆聽的無限可能性吧!
[Nov. 2006]
突然想到,往臉上貼金的潛意識應該是:不要臉~~哈!
不管囉,又過了一年,我要繼續貼自己的音樂標籤:
Soft Machine, Edwyn Collins, The Fall, “Trojan Records”, Robert Wyatt, William S. Burroughs, Pere Ubu, Suicide, Silver Apples, Michael Jackson, Joni Mitchell, Grateful Dead, Lindisfarne, Sparks, Pixies, Elvis Costello, Fairport Convention, Supertramp, “Stiff Records”…
[R12]